课程背景: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我国对“双碳”目标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提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受2021年下半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发生能源危机、我国多地陆续出现近十年罕见的大规模错峰用电和有序用电的影响,社会各界开始对新型电力系统内涵、新能源发展路径进行更深入的思考。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并强调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2023年9月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10月初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进一步明确了两大电网公司对新型电力系统认识与理解,统一了新型电力系统的五大特征。
本课程基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结合国家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发展现状与问题,系统介绍新型电力系统内涵特征、各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重点建设任务等方面,为学员了解“双碳”目标的基本要求、发展方向,以及电力企业开展创新、变革、转型提供参考。并且结合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电力能源行业的发展进行梳理,帮助学员更好掌握电力能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收益:
● 了解国内外碳减排概况和我国“双碳”目标的由来、要求、步骤,掌握相关国家政策及趋势;
● 了解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及问题,通过课程学习,引发学员思考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创新性思路,并理解电力系统形态的转变;
● 了解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新型电力系统总体形态框架等等方面内容,为电力企业的电力技术创新方向和未来战略转型提供参考;
● 掌握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建设任务,为企业规划和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等
课程形式:讲师讲授+现场讨论+案例介绍+数据分析
课程大纲
解析:资源紧缺、化石能源消耗殆尽、能源电力行业是碳排放主力
解析:能源活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2%左右。(2023-6-1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舒印彪)
第一讲: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后果
1. 全球气候变化原因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 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
后果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后果二: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3. 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1)气候变化作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提出
2)人类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开端
二、全球气候谈判焦点问题
导入:判断下列观点: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共同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
1. 全球气候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 全球气候谈判的焦点问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不要遵守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否继续有效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
4)发达国家间减排责任的划分
三、中国的“双碳”目标
1.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内涵
2. 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
3. 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理解
1)从国际关系层面来看——是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有力抓手。
2)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对未来的能源安全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3)从经济转型和民生福祉保障来看——涵盖了对经济转型的升级,以及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4. 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释放经济发展的信号
3)对空气质量改善产生深远影响
4)促使能源格局的彻底改变
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层次思考
讨论: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么?
——去全球化与双循环
——碳足迹与碳关税
——绿电
讨论:水电是绿电么?
第二讲:“双碳”背景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一、“双碳”背景下的国家能源转型
1. 能源转型
——人类历史上能源转型进程
——中国的能源革命
2. 能源结构转变
1)能源供给端: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
2)能源消费端: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助力碳减排
3. 区域能源结构:能源资源分布、地区能源消费、能源跨区输送
4. 产业结构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2)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两大转型升级方向
3)产业逆向发展思路
二、电力系统的现状与问题挑战
1. 五大现状
1)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
2)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
3)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增强
4)电力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5)电力体制改革攻坚成效突出
2. 六大挑战
1)多重因素叠加,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保障电力供应安全面临突出挑战。
2)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
3)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 特性日益凸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挑战。
4)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 控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调控技术手段和网络安全防护亟待升级。
5)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尚存短板,电力系统科技创新驱动效能还需持续提升。
6)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改革任务,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3. 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实现的四个转变:
1)功能定位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保障经济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转变
2)供给结构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体向新能源提供可靠电力支撑转变
3)系统形态由“源网荷”向“源网荷储”转变,电网多种新型技术形态并存
4)调控运行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
三、能源电力发展四大趋势
趋势一:发展目标
——更注重保供应、促转型,统筹推进供给保障与低碳转型,端稳端牢能源饭碗。
趋势二:发展内容
——更关注电力系统整体,推动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实现多能源品种协同互济、源网荷储集成优化。
趋势三:发展方向
——更适应复杂多样场景,加强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识别和管控。
趋势四:发展思路
——更重视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试点推进、示范先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第三讲: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
一、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四大重要特征(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1. 安全高效
2. 清洁低碳
3. 柔性灵活
4. 智慧融合
二、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
1. 新型电力系统五大特征
特征一:清洁低碳
特征二:安全充裕
特征三:经济高效
特征四:供需协同
特征五:灵活智能
2. 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定位
1)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4)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5)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解决行业发展难题。
3. 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内涵
1)电源构成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
2)电网形态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
3)负荷特性向柔性、产消型转变
4)技术基础向支撑机电、半导体混合系统转变
5)运行特性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互动转变
4. 新型电力系统“五大创新”
1)理论创新
2)形态创新
3)技术创新
4)产业创新
5)组织创新
5. 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走稳走好“五化”路径
1)能源配置平台化
2)能源生产清洁化
3)能源消费电气化
4)能源创新融合化
5)能源业态数字化
三、南方电网公司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
1. 新型电力系统“三大形态”
1)多能协同互补
2)源网荷储互动
3)多网融合互联
2. 新型电力系统“三大挑战”
1)电力可靠供应
2)电网安全运行
3)电能经济供应
3.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第四讲:新型电力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与重点任务
一、三个发展阶段及显著特点
1. 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
2. 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
3. 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
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任务
1. 加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
1)构建多元绿色低碳电源供应结构
2)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
3)加快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打造“新能源+”模式)
4)实现远距离输电与就地平衡兼容并蓄
案例: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2. 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建设
1)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
2)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主干网架提质升级、柔性化发展,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3)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促进新能源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
4)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由示范建设到广泛应用,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消纳
5)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户侧消纳新能源潜力
案例:分布式智能电网
3. 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
1)推动抽水蓄能多元化发展和应用
2)统筹推进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多应用场景快速发展
3)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
4. 加强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建设
1)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型调度运行体系
2)推动电网智能升级
3)打造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4)构建能源电力数字经济平台
5. 强化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与规范创新
1)统筹协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化工作
2)加强电力安全领域标准研究
3)推动电力市场相关标准出台
4)提前谋划新技术新业态领域标准
6. 强化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应用创新
1)清洁安全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领域
2)先进灵活高效输配电技术装备领域
3)规模化、高安全性储能技术装备领域
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技术领域
7. 强化相关配套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体系
2)发挥价格政策的关键引导作用
3)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系
4)打造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体系
5)构筑绿色低碳、竞争有活力的电力工业体系
6)是完善先进高效的电力行业治理体系
总结与分享